小牛資本被曝多位高管離職 員工或涉嫌騙貸
- 發布時間:2017-06-06 08:22:52 | 來源: P2P聚焦網整理
- 摘要:針對外界的質疑,小牛資本“忍無可忍”,逐一進行回復,并歡迎實地調查采訪。但這些質疑能消嗎?小牛方面能如往日平靜嗎《投資者報》記者 王宇“整治風暴”席
針對外界的質疑,小牛資本“忍無可忍”,逐一進行回復,并歡迎實地調查采訪。但這些質疑能消嗎?小牛方面能如往日平靜嗎
《投資者報》記者 王宇
“整治風暴”席卷整個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自然不能例外。行業目前仍處于整改期,任何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變動都能引發輿論關注。
近日,國內知名互聯網金融平臺小牛在線的母公司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小牛資本”)正面臨著“高管動蕩”、“員工離職潮”、“小牛分期員工騙貸”等質疑。對此,小牛資本表示“深受其害,不勝其煩”、“忍無可忍”,“針對近期不實傳聞,小牛已經第一時間向公眾澄清。”
關于“一年內多位小牛高管離職”的消息,小牛資本認為,“自媒體將高管數量夸大了”,并表示,大部分都是因市場挖角而離開的。
對于“無理由辭退大量員工”,小牛方面坦承,2017年公司針對利潤考核制度、人員隊伍以及產品方向有所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小牛分期(小牛資本旗下的綜合消費金融服務平臺)補償標準和離職補償方案都有相對應的《勞動合同法》法律依據。同時,小牛資本認為,“離職員工聯手做了大量的騙貸”的消息,是“對離職員工和小牛商譽的污蔑”。
然而到目前為止,小牛資本所面臨的質疑仍存。質疑方與小牛方面各有各的道理,是質疑方自說自話,還是小牛方面難以澄清。對此,小牛資本在給《投資者報》記者的回復中表示歡迎采訪,“直接來小牛,進行一手的觀察和采訪。”
離職高管有多少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位于深圳的小牛資本集團,成立于2013年,旗下有小牛在線、小牛分期、小牛曾惠、小牛新財富等6板塊。其中,小牛在線累計交易額已突破600億元,服務400萬用戶,知名度最高。
說起小牛在線的成績,小牛資本表示,在資產輸出能力、技術研發水平、品牌認知方面都比較成熟,用戶復投率達到83%,留存率則高達97%。
然而今年以來,小牛在線背后的小牛資本卻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消息稱,近兩年來,小牛資本離職的高管有16人,其中多數人的任職期限基本不超過兩年。有自媒體將之稱為“高管離職潮”,暗示小牛資本處于危險之中。
對于高管離職的真實情況,小牛資本如此向《投資者報》記者解釋,“2016年至目前,兩年多來小牛資本含副總經理以上的離職,管理者也不過14人。小牛高管(含在職和離職)平均任職期為20.5個月。”
同時,小牛資本告訴記者,小牛方面對高管的定義是經營班子的重要成員,因此,自媒體口中的部門中心總經理并非高管,數量上也有出入。同時強調稱,小牛資本是一家中型企業,體量有限,沒那么多高管,因此也談不上嚴重流失。況且,大部分高管都是因市場挖角而離開的,不是像媒體渲染似乎是因為平臺不善而離開。“部分高管離開并未影響我司的正常運營。”
員工騙貸是真假
在一些自媒體的報道中,當下有一個小牛分期受害者群,目前已有200多人加入。不少人曾與小牛分期業務員簽過借貸合同,但合同均被業務員一方收走,最后卻背負莫名其妙的債務。
對于這些報道,小牛資本方面表示,“確實我們聽說在貼吧里面,有人呼吁成立類似的組織,我們也積極了解情況。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目前并未收到類似反饋,此信息并不存在真實的依據,我們也會安排團隊調查證實是否存在類似事件,這也是我司日常的風控流程。”
據小牛方面介紹,小牛分期實行“全程無紙化流程”,除了個別業務外,分期辦單過程并不存在紙質簽字環節。小牛分期銷售需在PAD上錄入客戶的貸款申請資料,需要現場拍攝客戶本人照片、身份證照片、銀行卡照片、銷售和客戶的合照,這些照片均不能從本地上傳提交申請時,只能現場拍再上傳、也無法存儲到本地??蛻衄F場會收到短信驗證碼,需要輸入短信驗證碼,才能完成申請。
審核結果出來后,需要客戶簽字確認,后臺系統會現場給客戶發送驗證碼短信,也會給商戶后臺發送驗證碼,只有將這幾項驗證碼同步錄到系統里,才會進入簽字環節??蛻粼谕瓿煞制谵k理后,能在微信服務號端登陸查看電子合同。
整個申請過程(提交相關照片時、審核結果確認簽字時和最終提貨時),是需要分三次輸入風控后臺發送至申請客戶手機的驗證碼,才可繼續進行并完成整個申請流程。
小牛方面認為,小牛分期業務人員要在客戶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署借款合同,致使他們背負不明債務,操作空間幾乎沒有。
那么,事實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小牛分期的風控果真沒有漏洞嗎?對于自媒體報道中的受害者案例,小牛資本表示,“希望能直接溝通,也會安排團隊進行切實調查”,“如核實,必將嚴懲不怠,維護客戶的利益。”
借殼上市成沒成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15年,小牛資本就開始謀劃上市,還傳出欲借同洲電子之殼曲線上市的消息。隨后,有“小牛浮虧超6億”的消息流出。
針對上市的多番報道,小牛方面認為,“借殼同洲在國內上市”論調純屬無稽猜想。小牛資本方面表示,雖然小牛有上市計劃,但獲取同洲電子股權并非源于上市訴求。同洲電子的情況是:彼時袁明的股票質押給券商,恰遇黑色熊市面臨爆倉危險,小牛方面借款給袁明以解其爆倉之憂。
關于交易進展,小牛方面稱,正在與監管層密切溝通。對于“小牛浮虧超6億”,對方表示不認同,“目前股權還未完成過戶,小牛是同洲實際控制人的債權人,只擁有債權價值,怎么會產生浮虧呢?”
“小牛的上市計劃,小牛金服CEO已經宣布赴美上市,不會通過A股借殼上市。而且國內監管非常嚴格,也不可能實現。”小牛方面稱,赴美國上市,是小牛最重要的中短期目標,已經按照規劃的時間表在穩步推進,目前已經選定審計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詳細情況日后再披露。
采訪到最后,小牛方面表示非常歡迎媒體監督,“歡迎媒體朋友直接來小牛,進行一手的觀察和采訪”。
- 上一篇:宜人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166% 壞賬率又漲了下一篇:紫馬財行CEO唐學慶:互金和傳統金融可實現融合發展